分享至:
掃一掃,用手機打開查看!
用微信掃描還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06-03-04 12:17
來源:億家凈水
編輯:Admin
新京報訊(記者王佳琳)日前,北京市環保局公布了去年對全市水環境的普查結果,北京78條有水河流中56條水質不達標。近日,本報記者分兩路沿涼水河和北護城河線進行了現狀調查。北京市水務局建管處負責人伊鋒就六環內河湖治理情況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北京市今年將擠出1.6億方水注入河道。
伊鋒為北京市河道水污染的現狀概括了4條原因,其中“污水排放總量的超速增加”和“連續7年的干旱帶來的河湖進水量明顯減少”是兩個癥結所在。
他說,從2004年至今,北京鉚足力氣用3年時間將污水處理率提高了22%,發展速度創造了一項世界紀錄,但即使如此,每年仍有2億方污水進不了處理廠,不得不直接排入河中。
另外,北京目前還有800多公里管線屬于雨污合流,這些管線也增加了污水進河的比例。
污水截流、生態治理河道,再困難也要從牙縫里擠出水來補充給河道,成為水務部門未來對北京河道治理的幾大對策。伊鋒說,北京市水務部門將在2008年向城市河湖補充3億方水,這其中除了有從并不寬裕的水庫里挪出的水外,還將大量依靠再生水。
伊鋒坦言,要保證城市生活用水、工業用水,同時兼顧河道景觀用水,靠北京現在這點水,難度相當大。
2008年南水北調中線完成,冀水將流進京城,北京對此給予厚望。
■調查·涼水河
4億元讓涼水河“自然”流淌
專家稱控制污水排放和兩岸污染是關鍵
3月1日11時許,涼水河小紅門段,通成達水務建設公司的工人們揮鍬向河里撒土,一條土堤從中間將河流劈開,一分為二,該項目一負責人毛起聲說,根據涼水河治理規劃,他們要“造出V形的河底,像大自然形成的河流一樣,有高低起伏”。
涼水河干流發源于石景山區,流經7個區縣,干流全長68公里。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沿岸居民的增多和北京雨水逐年減少,涼水河污染日益嚴重,水質不斷惡化,逐漸變成一條“臭河”,周邊居民夏天不敢開窗戶。
據北京市水務局涼水河管理處副主任趙強介紹,大量未經處理的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整個涼水河水系年排放污水3億多噸,造成河水水質嚴重惡化,治理前河水水質已經是超5類。
2004年10月,涼水河綜合整治工程正式開始。整治將恢復涼水河的水質,并將其建成集行洪、蓄水、綠化、觀光、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綠色長廊。涼水河綜合整治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說,這項耗資4億元的工程預計將在明年5月完工。他們要整治出一條“碧水繞京城”的自然的涼水河,將涼水河10多年來“臭水溝”的帽子摘掉。
趙強認為,北京水源緊張,涼水河的水源主要靠污水凈化,注入河流再自我凈化,恢復生態,如果不能控制污水的排放和兩岸的污染,脆弱的生態很快會被破壞。
本報記者李立強
■故事·涼水河
涼水河曾造出最好的冰
2月28日傍晚,涼水河像一條黃色的龍一樣悄無聲息,穿過南三環洋橋,河底沒有水流,一只小狗在河床上奔跑,沙子在身后揚起一條細小的煙霧,河流還安靜地睡在濃濃的冬意中。
“這河被人冬眠了。”82歲的趙大爺幽默地說。趙大爺從小就住在河邊的西羅園村,在他的記憶中,這條河不斷變寬,水卻越來越渾,越來越臭,“這10來年,已經成臭水溝了”。
趙大爺回憶,解放前河道才幾丈寬,河水很淺,河底有泉眼,水汩汩地往上面冒,兩邊都是水草和田地。
河水很清澈,可以看到河底,水里有很多魚和蝦。兩岸零散地分布著幾個村子,一個村子幾十戶人家,喝水做飯都是在河里。
那時候,每年冬天,涼水河的冰有幾尺厚。河邊很多人挖冰窖儲藏冰,熱天再賣出去。“洋橋的冰在北京是很有名氣的”,趙大爺豎起大拇指說。一到夏天,洋橋的冰成了搶手貨,因為這里水質好,冰吃起來有點甘甜。有錢的人家辦紅白喜事、招待貴客,都到洋橋一帶來買冰。
一直到上世紀60年代,洋橋邊還有賣冰的,夏天還有人下河洗澡。附近村莊的老人們說,也就是在那個年代,涼水河兩邊的水草被清除了,河道開始被挖寬了。后來兩岸新居民越來越多,生活污水都直接排到河里,河水混濁了,冰窖和賣冰的也就慢慢消失了。 本報記者李立強
■對話
恢復天然特性是治河根本
北京市水務局工程建設管理處副處長伊鋒稱,區屬河道治理資金是難題
新京報:北京市內河湖治理情況現在怎樣?污水主要來源有哪幾個方面?
伊鋒:六環以里現在有50多條河,約有520公里河道,北京市已經治理了250公里,沒有治理的還有270公里,其中有100公里污染比較嚴重,有的河道已經干涸。好在北京的河道污染都是生活污水,沒有其他工業污染的成分。
新京報:在河湖的治理中遇到了哪些難題?
伊鋒:六環以里河道中,市級管理的有300多公里,區級管理的有200多公里。市管河道今年年底將全部完成治理,現在就剩下清河下段以及二道溝。對于市屬河道而言,主要是加大環境用水;而對于區屬河道而言,工程建設的資金問題是個難題。比如,今年豐臺計劃治理馬草河,拆遷加上工程建設超過8億元。對于部分經濟實力不夠雄厚的區而言,這確實不太現實。
新京報:一些河道治理到下游很難推進,特別是在城鄉接合部,這是什么原因?
伊鋒:河道治理治到城鄉接合部遇到了難題,與城中村的整治聯系緊密。一些城中村治理懸而未決,使得污水設施建設也處于兩難境地。
以涼水河下段為例,到了大興的舊宮鎮,周圍都是城中村,現在治理城中村的規劃沒批。治理河道就要截污建管網,同時建污水處理廠。但若是城中村整治被取消,那么現在所作的一切就成為一種浪費。這個情況是一個頭疼的問題。
新京報:未來六環以里河道還清了、有水了,將是什么樣子?
伊鋒:從北京的客觀出發,我們不能把北京想象得像南方城市一樣,到處是水景,波光粼粼。這是不現實的。恢復北方河流的天然特性才是最根本的。
北京河道現在劃分為幾種,一種是供水河道,類似京密引水渠;一種是景觀河道,類似筒子河、南、北護城河;還有就是排水河道,如涼水河、通惠河。按照今后的規劃,景觀河道將全力保證水景,排水河道主要使用中水。類似永定河這樣的季節性河流,沒有水的時候要保證河道里沒有污水,并種植一些植被為河道增綠。
新京報:流水不腐,北京市怎么讓水流起來呢?
伊鋒:流動分為大流動和小流動。大流動就是讓城市河湖整體循環起來;小流動就是依靠機械推流等措施,讓河湖小范圍實現循環流動。“大流動”的意見目前正在征集當中,而一些河湖的小流動實驗已經開始。
今年一項新技術———太陽能曝氣,正在亮馬河、官廳水庫進行實驗,若效果較好,還準備在六海進行推廣。這項技術最大的優點就是把太陽能轉化為動力,把河流底部抽水返到上游,進行循環,運行起來更加節能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