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掃一掃,用手機打開查看!
用微信掃描還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06-03-23 11:31
來源:億家凈水
編輯:Admin
本報墨西哥城3月22日電當地時間3月22日下午3時,參加第四屆世界水論壇的各國代表們在一陣熱烈的掌聲中一致通過了《部長宣言》,持續了一周的本屆論壇落下了帷幕,但應對水危機的全球行動并未就此結束。如何在未來增加水領域的投資,加強管理,使各國全面實現水領域的千年發展目標(MDGS),仍然困難重重,需要各國付出巨大努力。
《部長宣言》重申,水特別是淡水對全球脫貧與消除饑餓、減少水災害、健康、農業和農村發展、能源和糧食安全、性別平等和環境保護等實現全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作用。《宣言》呼吁各國將水和衛生列入國家行動,并將其作為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優先領域之一。《宣言》敦促各國采取切實行動實現在2015 年將沒有安全飲用水和基本衛生的人口比例減半的承諾。
采取地方行動應對全球水危機
第四屆世界水論壇的主題是“采取地方行動,應對全球挑戰”。本屆水論壇的組織者認為,不管水問題的根源是什么,與水有關的問題在地方級別上有著重大的影響。因此,在各部門和各地區的協作下,要獲取具體效果,各地方的行動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這些行動將使我們更加接近于滿足MDGS、可持續發展世界首腦會議實施計劃以及21世紀地方議程所確定的與水有關的目標。
之所以強調要采取地方行動應對水問題,是因為國際社會有一個強烈的共識:如果各地能夠并愿意采取地方行動的話,各地方所蘊藏的解決水問題的潛力是巨大的。因此在第四屆水論壇的籌備和舉辦期間,各項活動尋求采用實際的、知識的、財政的和政治的手段,支持在全球范圍內采取地方行動,其目的是實現承諾,為地方行動消除障礙,為各地開展活動創造機會。
圍繞這一主題,本屆論壇參與者在全球面臨的一些最重要的水挑戰和問題,即5個框架議題,以及一些被許多人認為影響全世界地方行動開展的進程和因素,即5個交叉議題展開了熱烈討論。5個框架議題是經濟增長和發展用水、實施水資源綜合管理、使所有人獲得水和衛生設施、基于糧食生產和環境保護的水資源管理、風險管理;5個交叉議題是地方水行動計劃融資新模式、制度建設和政治進程、能力建設和社會實踐、科學、技術與知識的應用以及目標、監測和執行評估。
據不完全統計,來自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3萬多名代表,包括50多位世界各國的水利部長參加了本屆論壇,圍繞各主題和交叉議題所舉行的會議、討論多達幾百場。
“中國模式”影響力日增
水多、水少、水臟、水渾,簡簡單單8個字,卻足以概括出中國水問題的嚴重性:洪澇災害嚴重,水資源短缺,水污染嚴重,飲水安全問題突出。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研究所所長王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本屆論壇所設置的主題同中國水資源現狀非常契合,比如說 ‘基于糧食生產和環境保護的水資源管理’這一主題,以前我們過分強調發展,忽視了生態環境保護,造成了水生態和水環境的破壞,但現在我們正在改變以前錯誤的做法,在水資源開發利用中更加重視生態環境保護,防止水生態和水環境的惡化。”
中國水利部部長汪恕誠在接受記者聯合采訪時表示,通過多年實踐,中國逐漸找到了一條國家宏觀調控、私營部門逐步參與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水資源開發利用之路,解決了許多發展中國家在實踐中沒有解決或解決不好的問題。這種“中國模式”無形之中在國際水領域成為“方向主導者”,引起國際水界的極大關注和興趣,許多國際水會議必邀請中國出席。此外,中國提出的許多保護生態環境和水資源的措施,比如退耕還林、退田還湖等,不是僅僅停留在理念上,更多地是將其付諸實踐,許多外國同行對此羨慕不已,“我們歡迎外國同行到中國這個大舞臺上進行實踐!”汪恕誠笑著說。
談到參加此次論壇的收獲,汪恕誠說:“有兩點感受:一是要在經濟發展中切實解決貧困問題;二是要加強流域綜合管理,更多考慮生態、航運、取水、防洪等多方面綜合效益。這也是當前中國水資源領域最重要的事情。”
加大投資應對水安全和水污染記者在采訪參加第四屆世界水論壇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一些國際組織負責人時,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那就是在全球水資源日益稀缺的同時,全球范圍內水污染的狀況也不容樂觀,在很多地區甚至有惡化的趨勢。他們紛紛呼吁世界各國加大應對水安全和水污染的投資。
世界水理事會主席洛克·福雄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全球水資源目前所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水資源日益緊張,水污染十分嚴重,由于氣候變化導致水量不足。此外,在水資源管理方面也存在很多問題。當談及水污染時,他加強了語氣:“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福雄認為,要解決這些問題,加大投資是必需的。
采訪中,中國水利部部長汪恕誠指出,中國有3.2億人飲用水不安全。類似的狀況在發展中國家十分普遍。為此,中國政府將在未來加大投資,力爭在“十一五”期間解決1億人的飲水安全問題。中國政府完全有信心完成甚至提前完成MDGS。
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金融組織也做出了有力回應。世界銀行負責基礎設施的副行長凱瑟琳·謝拉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世界銀行愿意提供更多資金支持、幫助拉丁美洲國家改善水資源條件。亞洲開發銀行副行長林登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其2006~2010年水融資計劃中,每年的投入將超過 20億美元。
投資的加大,對全球水安全和水污染問題的解決無疑是一個有力促進。
變水危機為和平合作之機作為全球最重要的水事活動之一,本屆論壇提供了一個各方參與、充分表達意愿的平臺。自然,有很多參加論壇的政府和民間組織對本屆論壇沒有“實質進展”感到很不滿意。
由于對世界貿易組織(WTO)將水納入自由貿易協議感到不滿,認為將導致水的私有化,玻利維亞政府宣布將收回其在《服務貿易協定》 (GATS)之下的承諾。在散發給本屆論壇的公開信中,玻利維亞政府宣稱,水是一項基本人權,它屬于地球和所有生命,是公共財富。一些國際組織,如世界自然基金會、濕地國際等也對本屆論壇的成果感到失望,認為其不過是一次水貿易展,聲音大過成果,并不能有效解決全球水危機。
與此同時,來自全球各國的地方領導人、青年、兒童對本屆論壇給予了積極回應,他們的代表在呼吁全球行動起來,共同維護水安全。
但不管怎樣,正是對水的共同關注,才使他們匯聚一堂。也許正如中國水利部部長汪恕誠所說的那樣,新千年到來時,有人曾預言新的水危機將導致國際危機和沖突,但如果應對得當,所謂的“水危機”反而會成為國家之間爭取和平與發展合作的機會。 (中國環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