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掃一掃,用手機打開查看!
用微信掃描還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06-04-06 12:25
來源:億家凈水
編輯:Admin
(科技日報記者李大慶)水環境污染導出“水專項”
近年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同時我國的水環境也受到嚴重污染。據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資源環境處處長、863計劃資源環境技術領域辦公室成員柯兵介紹,近幾年的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我國7大主要河流中超過1/4的監測斷面屬劣Ⅴ類水質,27個重要湖泊中超過1/3的湖泊屬劣Ⅴ類水質;城市內湖水質較差,2003年北京昆明湖和杭州西湖水質為 Ⅳ類,南京玄武湖水質為Ⅴ類,武漢東湖和濟南大明湖水質為劣Ⅴ類;多個城市飲用水水源地水質較差,飲用水安全受到威脅。水體污染對工農業生產和人們生活帶來嚴重危害,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針對我國水環境污染的嚴峻現實,國家在“十五”期間及時設立了“水污染控制與治理工程”重大科技專項(下稱水專項),就水污染控制技術開展了系統研究。該重大專項緊緊圍繞最突出的湖泊污染、城市水環境污染和飲用水安全三大問題,突出地強調技術的系統集成、工程規模的應用示范和管理機制的創新,開發了一系列適合我國國情的水污染治理集成技術系統和成套設備,探索了以科技為先導、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水污染治理新機制,建立了一批高水平研究與產業化基地,初步形成了我國水污染控制與治理的自主創新體系。
投入科研經費超過10個億水專項涉及水污染控制技術的各個方面,是一項復雜、綜合的系統工作。在專項的具體實施中,總體上遵循以下思路:研發先進技術,支撐重大工程,創建運作模式,帶動機制轉變,實現跨越發展。
針對我國的水污染控制的迫切需求,結合我國水污染控制技術的發展水平,水專項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了重點研究:針對湖泊污染控制,研究了湖泊污染控制與水體修復技術,進行了工程示范;針對城市飲用水安全問題,選取了不同地域的典型城市,開展了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研究,進行了應用示范;圍繞生化、物化、生化和物化組合等水處理前沿技術,開展了廣泛研究;針對我國污水處理設備落后、技術含量低和市場競爭力差的問題,開展了污水處理設備成套化技術研究。
“十五”期間,國家在水專項方面的經費投入超過3.5億元,調動地方和企業投入超過6個億。
太湖水污染得到控制
湖泊污染治理方面,選取太湖等水體污染嚴重的湖泊從湖內生態修復、面源污染控制、底泥污染控制等方面開展了工作。目前太湖水污染控制與水體修復關鍵技術已取得突破性進展,基本形成了太湖梅梁灣水源地水質改善的應用技術系統,建立河網區面源污染控制的生態工程技術系統,重污染底泥疏浚與生態修復工程示范進展順利。
改善了11個城市水環境質量城市水環境質量改善方面,在我國不同區域選取了11個典型城市,結合城市社會經濟狀況和發展需求,從城市污水高效處理與資源化、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城市水體修復等關鍵環節入手,開發出將水質改善和景觀建設相融合的人工濕地技術,建立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技術系統,建立污水處理廠和人工生態相協調的城市污水處理與資源化新模式,形成了多個城市水環境質量改善系統方案。
建立了水廠安全凈化系統
飲用水安全保障方面,從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處理工藝優化、安全輸配、水質自動監測預警等關鍵環節入手進行了研究,突破了水源水地水質改善的關鍵技術,建立了水廠安全凈化系統,形成了飲用水安全輸配的系統方案,構建了飲用水水質自動監測和預警體系,正在上海、深圳和天津三個自來水公司建設三個20 萬噸以上規模的飲用水安全保障示范工程進展順利。
研制出一批新型水處理藥劑
污水物化生化處理前沿技術研究方面,瞄準國際水處理技術發展前沿,吸收結合生物、材料等各領域的最新技術成果,結合我國水污染控制重大需求,開展了廣泛研究。研制出了納米絮凝劑、分子印跡吸附劑、光催化劑、超級工程菌劑和解毒酶制劑等一批水處理新藥劑,開發了新型膜生物反應器、高效厭氧-好氧生物反應器、光催化反應器等一批新型污水處理反應器,產生了一系列污水處理物化生化處理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