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掃一掃,用手機打開查看!
用微信掃描還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06-09-12 10:06
來源:億家凈水
編輯:Admin
【來源:沈陽日報】
深度備忘
擁有740萬人口的沈陽,每天需要從大伙房水庫抽走40萬立方米的水,沈陽自己也因此列入“全國40個嚴重缺水城市”。
但每天,依然有白花花的自來水被不假思索地用于家庭沖廁、個體洗車、街邊綠化、工業冷卻、農業灌溉……與此同時,經過沈陽七個污水處理廠處理過的110萬噸清澈的“中水”,卻白白地流走了。
2006年,沈陽嶄新構建的“四大空間”全力起飛,一批批大項目從世界各地涌向沈陽。一個疑問是:沈陽的供水量能夠承載經濟如此迅猛的增長嗎?尋找自來水的“替身”,歷史性地成為沈陽的當務之急。
9月1日,《沈陽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條例》正式頒布實施,沈陽期盼不僅通過“節流”,更通過“開源”——中水回用,實現經濟與用水的可持續發展。到“十一五”末期,在現有“零”起點的基礎上,沈陽中水回用率要達到30%。這一目標單靠一部《條例》能否實現?中水回用的動力鏈條如何銜接?非中水不能解城市之困
總評沈陽市水資源總量不足,部分區域水資源短缺矛盾較為突出,水資源的利用率低,損失浪費嚴重。
深知沈陽用水現狀的機構莫過于水利局了,據該局一位負責人介紹:由于沈陽地表水攔蓄工程少,大部分雨水資源沒有得到有效利用;工業生產中高耗水企業多,資源循環利用率低,工業綜合萬元產值耗水量是發達國家的15—20倍;社會生活中的節水設備推廣普及滯后。
而且,渾南新區、鐵西新區、沈北新區、棋盤山風景區等處的產業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倍增,水資源承載力明顯超出限度。要填堵用水缺口,沈陽必須開掘新的水源,較之花巨資從外引水,不如從“自家”閑置、浪費的“水盤子”中擠。恰好,沈陽有七個污水處理廠,日處理上百萬噸可生成中水的優質“原料”。
據有關人士粗略估算,城市供水量的80%能轉換到城市污水排入管網中,如果收集起來再生處理后,70%可以安全回用,也就是說城市供水量的一半以上可以變成再生水,返回到城市中對水質要求不高的用戶上,替換出等量自來水,也就相應增加了城市一半的供水量。另外,工業和農業堪稱用水“大戶”。在城市供水中,50%—80%是工業用水,而工業用水中的80%是對水質要求不高的冷卻用水,中水如果能把工業用水頂替出來,老百姓就有更多的可飲用水了。中水回用還可以用于農田灌溉等,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諸如綠地和人爭水用、發展都市型農業節水灌溉等問題。
無疑,對于沈陽這樣一個水資源短缺、水資源利用率較低的城市,建立中水系統、實施中水回用工程,是諸多命題的唯一答案。
中水“買單人”:開發商抑或政府?
9月6日,大東區萊茵河畔社區主任穆桂榮指著社區內噴涌如注的人工湖興奮地說:“一看到噴涌的湖水和大面積的綠地,心里別提多敞亮了。”“社區的中水回用系統于兩年前建成,供水能力為500噸,為社區內1200多戶居民享用。投資近30萬元的建設費和每個月近4000元的維護費,沒有攤派到住戶身上。”穆桂榮介紹說,社區內中水回用裝置的投資主體是開發商,投資約為1000多萬元。
從2003年起,沈陽市開始示范性地在賓館、大中專院校、大型企業、住宅等項目開展中水回用工程,為此,沈陽市環保局還專門制定了《沈陽市中水回用管理暫行辦法》,明確要求:新建、改建、擴建建筑面積在5萬平方米以上,日排水量在200噸以上的機關、學校、企業等單位,必須采取中水回用措施。三年時間過去了,全市中水回用工程僅有50個,目前的中水日回用能力只有2萬噸。
中水輸出:鏈條斷檔,成本居高
今年7月份,市環保局將污水處理廠處理后的水凈化成中水,并在沈陽北部、仙女河、滿堂河三個污水處理廠接上了免費供應中水的管口,以供城市綠化、個體洗車等用。然而,這一舉措并沒有多少人“捧場”,污水處理廠相關負責人推測其原因主要有:市民對中水認識上存有誤區;污水處理廠地點比較偏僻,來回拉中水的交通運輸及人力成本較高,算起來并不比使用自來水便宜。可見,中水從管道中輸出到進入使用程序,中間仍然存在著斷條的環節。
水環境專家認為:沈陽中水回用速度和普及率較慢,應該是屬于過渡時期的必經階段。沈陽用很短的時間成功“創模”,一時間具備了近百萬噸的污水處理能力,人們這才意識到污水的二次利用價值。“對于中水這一新生事物,‘口渴’的沈陽必須加快認知、接受和回用的步伐,提高緊迫感,才不會被可持續發展 ‘絆住腳’”。專家如是建議。
中水推廣:“中水有病菌”疑慮
中水,是指排放的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經回收、處理后可以利用的水,其水質介于自來水與排入管道的污水之間,所以人們將其稱做中水。中水起源于日本,目前在美國、日本、以色列等國家,用于廁所沖洗、園林和農田灌溉,道路保潔、洗車、城市噴泉、冷卻設備補充用水等。而在新加坡,中水處置標準非常高,被稱做再生水,可以直接飲用。目前在國內,諸如天津、濟南、南京已將中水納入城市水系規劃中。
在一些地方,人們對中水持有偏見。在遼寧省腫瘤醫院就診的高女士聽說大樓內用于沖廁的水是中水時,擔心地說:“不會傳染細菌和病毒吧?”對此,該醫院環保工程師遲初解釋說:中水沖廁技術目前已非常成熟,國家要求每升5個大腸桿菌就算達標了,可省腫瘤醫院沖廁中水可達到每升3個。
市環保局一位負責人解釋說:“我們擁有中水可達到飲用標準的技術,但該技術投入非常大,在沈陽,現階段的中水除了不能飲用和直接接觸皮膚外,均可以廣泛應用。”“中水走進沈陽,讓老百姓真正接受是至關重要的一步,要用正確的輿論宣傳,改變人們固有的偏見。”一位市人大代表如是說。
中水定價:與自來水比價尚需合理
據不完全統計,沈陽目前有中水公司十幾家,大多以經營水務為主,中水只是一個輔助的項目。一家中水公司總經理說:“中水,現在還沒利可圖。主要原因是自來水價格與中水沒有差價。”
處理一噸中水的價格近兩元,其水質自然比不上自來水,而自來水的價格才1.9元一噸。目前1.9元一噸的自來水價中,0.5元為排污費、0.4 元為二次加壓費,真正的自來水費只為1元。一位業內人士頗有感觸地說:“北京的自來水與中水有著不小的差價,市民自然會敲鑼打鼓歡迎中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