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掃一掃,用手機打開查看!
用微信掃描還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06-09-17 10:54
來源:億家凈水
編輯:Admin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農村”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措施改善農村飲用水安全和人居環境,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明顯成果。據建設部統計,全國村鎮自來水受益人口比例從1986年的14.7%提高到2005年的52.2%,其中擁有自來水的村莊比例達到 45.1%。而且,農村用水安全保障程度不斷提高。部分地區統籌城鄉發展區域供水和污水處理,不但促進了供排水設施運營效率的提高,而且保障了農村飲用水安全。各地在推進農村污水處理中也積累了一些經驗,如:山東省青島市、浙江省紹興市、麗水市、建德市,廣東省汕頭市,北京市懷柔區等。但是,由于我國城鄉長期“二元化”的發展結構,農村供水安全保障和水污染防治工作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是部分地區農村供水安全存在隱患。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全國由3.2億人用水不安全。不少地區的農民飲用高氟水、高砷水和苦咸水,北方部分地區水源性缺水和東部部分發達地區水質性缺水現象共存。
二是農村污水普遍缺乏有效治理。2005年,建設部組織對全國部分村莊調查顯示:96%的村莊沒有排水溝渠和污水處理系統;89%的村莊將垃圾堆放在房前屋后、坑邊路旁甚至水源地、泄洪道、村內外池塘,無人負責垃圾收集與處理。
三是農村供排水設施建設與運營缺乏穩定可靠的資金來源。小城鎮通常以財政、土地收入、配套費等資金來源為支撐,而在村莊,則以國家部分專項補助資金和農村集體經濟,以及農民自籌資金為主,缺乏可靠的資金來源。
推進農村水污染防治,保障供水安全,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舉措,也是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內容。建設部《關于村莊整治工作的指導一鍵》(建村【2005】174號)要求:“要以村容村貌整治,廢舊坑(水)塘和露天糞坑整理,村內閑置宅基地和私搭亂建清理,打通鄉村連通道路和硬化村內主要道路,配套建設供水設施、排水溝渠及垃圾集中堆放點、集中場院、農村基層組織村民活動場所、公共消防通道及設施等為主要內容進行整村整治;使整治后的村莊村容村貌整潔優美,硬化路面符合規劃、飲用水質達到標準,廁所衛生符合要求,排水溝渠和新舊水塘明暗有序,垃圾收集和轉運場所無害化處理,農村住宅安全經濟美觀、富有地方特色,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醫療文化教育等基本得到保障,農村素質得到明顯提高,農村風尚得到有效改善。”
我國目前共有60多萬個行政村、250多萬個自然村,居住生活這2億多農戶、近8億人。農村量大面廣,具體情況千差萬別,污水處理必須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提出符合實際的治理要求和方法。如:對廣大的傳統農業地區,可利用當地生態環境的自然凈化能力,與坑塘水系整治相結合,在確保不污染飲用水源的前提下進行簡單的垃圾集中填埋或堆放以及簡單的污水匯集排放或下滲。對于城市周邊的農村地區,應逐步將污水、垃圾納入城市市政系統統一進行處理。對于鄉鎮工業和規模化畜禽養殖業發展較快的部分農村地區,應加大污染監管力度,嚴格垃圾與污水的標準化治理,控制隨意直接排放等。
正是基于對這一問題的高度關注,建設部在第五屆世界水大會召開之際,特舉辦了“農村污水處理國際研討會”,邀請長期活躍在科學研究和生產實踐一線的國內外專家學者,通過交流與合作,為中國農村污水處理提供先進的發展理念、適用技術和成功經驗,在研討會上,來自日本、瑞典、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專家學者先后進行了交流發言。
(中國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