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掃一掃,用手機打開查看!
用微信掃描還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06-10-08 21:54
來源:億家凈水
編輯:Admin
北京08年后逐步關停自備井
近幾年地下水需繼續承擔城市供水任務:“黑井”成水污染事件元兇
■專題動機
4萬多口自備井,支撐著北京3/4的供水量。點滴細節,牽涉的都是首都飲水安全的敏感神經。一度沸沸揚揚的海淀西三旗和珠江綠洲兩起水污染事件,牽動的,就是這根神經。它們表象雖各異,指向卻相同:都是自備井惹禍。
它們,有的是未獲任何審批的黑井,私自開挖,就連入民居。
有的擁有的只是生產取水證,卻擅改功能,成為飲用水源,究其二者,都是為了減省審批環節,躲避檢測費。
更多的自備井隱患,則來自淡出人們視線之外的制度漏洞:對飲水標準的模糊操作,對打井隊伍資質的模糊監管,讓一些黑井依然覓得生機。
本報推出“自備井隱患調查”,究其因、溯其源,正在于廓清自備井飲用安全隱患生成的種種原因,凸顯監管監測自備井水質的種種難題,并期待這些問題盡早得到解決。
■名詞解釋
自備井
除城市集中供水外,由企業、集體單位或鄉鎮府負責開挖的,汲取城市地下水源,用于周邊一定區域內農業灌溉、或企業工業生產使用、或居民生活飲用的水井。
開挖生活飲用水的自備井,除了須經城市規劃和水務部門審批,取得“自備井使用許可證”,還須向所屬區縣衛生監督部門申報,獲得“衛生許可證”。
本報訊8月31日,因污水管線滲漏污染小區自備井,引起海淀區西三旗建材城聯合社區技校危改小區500多人腹瀉。北京市衛生監督所表示,目前在北京,幾乎每起生活飲用水污染事件,都緣于自備井,尤其是“黑井”。
據悉,北京目前已縮緊自備井審批范圍,2008年后將逐步停止地下采水,關停自備井。
「現狀」
黑井可能占自備井一半
9月21日下午,北京市水質監測中心的實驗室工作人員介紹,水質監測中心正在對四環以內的400多口自備井進行檢測監控。這些自備井的水質大部分都不錯,但也有部分有問題,由于水質檢測的數據有很多項,現在最終結果還未出來。
所謂自備井,是單位、居民自己開鑿的生活飲用水井。在北京遠郊區縣的一些山村,由于市政自來水管網尚未覆蓋,當地居民長年自己開鑿自備井飲水灌田。在朝陽、海淀、豐臺等城鄉接合部,一些單位大院,和危改的平房老居民區,也存在自備井自挖自供的現象。這些在有關部門監管之外的自備井均屬“黑井”。
海淀區衛生監督所一位參與“黑井”搜索的工作人員說,“黑井”太隱蔽,整個北京,沒有被發現、被監管的“黑井”,可能占整體自備井數量的一半。
「摸查」
GPS定位系統尋找黑井
為搜尋海淀區衛生監督所轄區內的“黑井”,海淀區衛生監督所監督三科科長鄭洋說,每年3月到10月,衛生監督員和區水務局的工作人員對隱藏在海淀城鄉接合部、老舊危改平房區和山前山后村莊里的“黑井”,舉行兩個月一次的聯合突擊摸查。通過水務部門的GPS定位系統,找到“黑井”所在,并為其拍照納入監管檔案和改造計劃。
鄭洋同時表示,目前仍不能排除,有監管部門沒有掌握到的“黑井”,可能還存在著通過一個地下水泵抽水,為周圍居民供給存在安全隱患的生活飲用水的情況。
而朝陽區為了調研自備井飲用水的隱患及危害分布情況,今年年初,區疾控中心使用項目資金對全區自備井開展主動監測。該中心副主任劉暉介紹,監測手段主要是通過分布在朝陽21個鄉的衛生專干,到下面的自然村去摸查“井情”。
「措施」
縮緊自備井審批范圍
北京市水務局稱,2000年以后,北京縮緊自備井審批范圍,在城區,只有市政管線未覆蓋的地方,每年大概審批十幾口;郊區縣,由于基礎設施問題,每年審批上百口井。
但就北京現存的4萬多口自備井的作用來看,這些井取來的地下水,每年達到25億立方米,占北京年總用水量的3/4.由此看來,在短期內,以完全關閉自備井方法堵住水污染隱患,并不現實。
因此,自來水集團成立專門工作小組,以市政管線的網絡延伸,置換自備井。從2003年起至今日,通過置換市政水,關停自備井557口,有160萬市民受益。
北京市水務局水資源管理處處長戴育華表示,政府目前正在有序地關停一部分自備井,等南水北調工程結束,2008年水引到北京后,北京將逐步停止地下采水,關停自備井。但由于北京水資源緊缺的現狀,近幾年地下水還要繼續承擔為城市供水的任務。
■自備井申報程序
北京08年后逐步關停自備井
■監管困局
自備井水質存在多種隱患,水質檢測機構與衛生監管部門該如何分工,又該如何協調合作,是現今比較迫切的問題。
問題1
檢測與衛生監管分離?
朝陽區疾控中心目前正在做轄區自備井飲用水衛生狀況調查的項目。就已實施監測的348眼自備井,該中心副主任劉暉說,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微生物超標,以及物理因素的雜物混入。劉暉表示,在項目進行中,即使發現水質不合格的井,項目也不規定要向衛生監管部門通報。
劉暉介紹,根據現在報上來的情況,朝陽約有400眼自備井,至于這些井是否都已申領了衛生許可證、接受衛生部門監管?劉暉說,這個數據并不在疾控部門調查范圍內。
問題2
水質檢測有兩套標準?
劉暉所說的對轄區自備井飲用水進行監測,是指對自備井水質,統一按照國家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進行26~35項細菌、微生物等指標的檢測,看其是否符合生活飲用水的安全界限。
而負責向轄區自備井發放衛生許可證和日常安全監管的朝陽區衛生監督所則認為,自備井的水質檢測,現存有城市和農村兩套標準。
問題3
檢測報告存多頭認證?
另外,劉暉認為,造成目前自備井水質隱患較多的一個原因,是因為目前市場上存在很多水質檢測機構,這些機構都可以出具被監管部門認可的水質檢測報告;而一旦發現井源水質存在安全隱患,也沒有責任向監管部門報告。
海淀區衛生監督所監督三科科長鄭洋表示,該所為轄區內開鑿的自備井核發衛生許可證,要求自備井主管單位必須出具區疾控中心的水質檢測報告。而認定水質合格的標準也只有一個,就是國家頒布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