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發生的松花江水污染事故,給西安的用水安全、給黑河水源地保護敲響了警鐘。昨天,市政協部分常委和委員對“黑河飲水工程生態補償,切實保護水源水質”的提案進行督辦。據市水務局副局長劉博介紹,一旦黑河水庫水源地發生供水安全問題,應急水源僅夠西安使用 15天。
黑河每日向西安供水110萬噸
據了解,我市現有城市飲用水源21個,日供水能力達到了180.6萬噸,年供水能力 70116.5萬噸。其中,黑河引水工程是我市建國以來投資規模最大,社會影響最大,設施最為完善,管理水平最高的城市供水工程。該工程設計日供水規模 110萬噸,年供水量4.38億噸。被稱為西安800萬市民的生命線,也是我市實施可持續發展的支柱資源,是實現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的基石之一。
2010年春節前夕,市水務局組織對全市飲用水源地水質進行普查檢測。結果顯示,雖然水質處理后全部達標,但沒有處理過的原水問題較多。28個檢測點中,10個檢測點水質較好,其余檢測點均存在超標指標,主要超標項目為錳、氟化物、COD、揮發酚。
應急水源僅夠西安使用半月
7月28日發生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給西安的用水安全、給黑河水源地保護敲響了警鐘。
據介紹,目前我市共有7個水源地,其中黑河金盆水庫為主水源,石頭河水庫為擴大水源,石砭峪水庫為事故應急水源,田峪、灃河、甘峪水庫、就峪河為輔助調節水源。現在每月都有6~7輛的化學(有毒有害)物品車輛從108國道通過,給水源地安全帶來了極大隱患,在對黑河水源地水質安全進行督辦和視察的過程中,政協委員們認為,應盡快限制危險化學品車輛通過庫區路段,確保黑河水源安全;另外,黑河金盆水庫向西安供水的管線只有一條,一旦輸水管網遭到水毀或破壞后果不堪設想,會直接影響到群眾的生產生活、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劉博說,根據庫容量,應急水源僅夠西安使用15天。
庫區170戶群眾應盡快搬遷
在西安市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上,政協委員李懷恩提出的“關于開展黑河飲水工程生態補償,切實保護水源水質的建議”提案得到了代表的一致響應,并被市政協確定為2010年20件重點督辦提案之一。
盡快啟動庫區移民搬遷
政協委員建議,保護黑河水源地,長遠之策是加快山區群眾移民搬遷的步伐。盡快啟動實施黑河水庫庫周影響區170戶635人的移民搬遷工作。使得他們盡早脫貧致富,減少人為對庫區環境的影響,凈化庫區環境,切實保護水源地。
盡早開展生態補償
在對黑河水源地水質安全進行督辦和視察的過程中,政協委員們一致認為保護水源地是西安所有市民的事,應盡早開展黑河飲水工程生態補償,制定方案、形成機制。給予準保護區外生活的山區群眾及限制養殖和發展相關產業的農戶相應的補償和扶助,切實體現人本關懷,維護水源地群眾利益,確保群眾生活有保障。
盡快在108國道南端設檢查站
每月途經108國道的危險化學品車輛均來自西安境外,給黑河水源地帶來了極大的安全隱患。一位市政協委員建議,盡早建立溝通協調機制,在108國道南端設立禁止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化學品車輛通行檢查站,確保黑河水質安全。
多項立法保護水源地
隨著我市社會經濟發展對水資源需求的增加,社會各界對水源保護工作的認識不斷提高,極大地促進了黑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的建立。
2005年8月1日《西安市黑河引水系統保護條例》經省人大常委會批準實施,2006年省政府出臺《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2008年市政府下發《關于貫徹落實〈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的通知》,給黑河水源地保護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和政策保障。
據介紹,目前已經一律停止審批秦嶺管轄區域內新建小水電站、礦產開發及各類污染水源的旅游項目;已批準在建的項目,由所在地政府負責調查、清理,把項目建設造成的破壞與后果降至最低;并對未批亂建、非法開采及破壞植被的,交由所在地政府依法從嚴處理。水庫壩區和庫區600米高程線以下實行圍網封閉管理,防止水源一級保護區人為污染。
同時,積極制定上報黑河庫區600米高程以下農民搬遷移民和經濟補償方案;市財政投資 2.88億元,對周至、戶縣37萬畝黑河引水灌區續建配套工程進行建設,該項目目前進展順利。
近年來,通過市財政多渠道投資60余萬元,在一級保護區內,植樹造林500余畝,計劃三年內植樹造林面積達到 1000余畝,使黑河庫區周邊植被覆蓋率達到85%以上。
5大問題威脅黑河水源安全
昨天,市政協部分常委和委員對“黑河飲水工程生態補償,切實保護水源水質”的提案進行督辦。被稱為西安800萬市民“生命線”的黑河水源安全問題,備受政協委員們的關注,保護黑河水源安全已經刻不容緩。
農家樂帶來環境壓力
據介紹,從今年對全市水源地安全大檢查的情況來著,我市7大重要水源地庫區周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農家樂問題,黑河金盆水庫尤為嚴重。水源流域準保護區內旅游開發及農家樂所產生的大量生活垃圾、污水成為水源地水質惡化的重要因素。
交通運輸污染日趨嚴重
108國道穿越了黑河流域重要的水源保護區。大量的汽車尾氣、碳氫化合物及鉛塵、油料以及修建公路使用的瀝青和煙煤所產生的廢氣等化學污染物在水源保護區形成了一個非點源的污染帶,公路堵車所遺棄的大量垃圾隨意拋入河道。每月都有6~7輛的化學 (有毒有害)物品車輛從108國道通過,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
建筑和生活垃圾形成潛在威脅
該負責人介紹說,黑河引水系統各水源地內的生活垃圾,除部分外運外,其他均不出山,每年各水源地形成的垃圾近3000噸左右(不含石頭河1900噸)。石砭峪水庫自西康高速、西康鐵路工程完成之后,上游河岸植被遭到嚴重破壞,河道內堆積大量建筑和生活垃圾。
礦產開采影響生態
幾個較大的金、鐵礦繼續開采,給水源地保護提出嚴峻挑戰。毀林堆棄廢石、廢料,破壞植被,降低了水源涵養能力;施工棄渣全部堆在河床兩側,造成河道淤積和重金屬污染;水土流失加劇,造成經常性的山體塌落和泥石流;水電開發破壞了植被,造成部分河道生態斷流,破壞了生態環境。
森林資源保護任務繁重
另外,流域內人類生活生產帶來森林資源消耗巨大。流域內常住人口較多,群眾仍然靠采伐樹木作為生活燃料,對森林資源消耗較大,植被恢復和森林資源保護任務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