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亟待改進
分享至:
掃一掃,用手機打開查看!
用微信掃描還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10-08-20 14:55
來源:億家凈水
編輯:億家凈水
今年強降雨襲擊了大江南北,持續降雨過后,很多城市都面臨“大水圍城”,那么,為何現代都市會頻繁發生內澇?
“近年來,城市發展速度快,高樓大廈越來越多,路面硬化面積很大。一般城市徑流系數(注)比較正常的值在0.3左右,但是現在某些城市能達到0.7,甚至更高。硬化的路面吸水能力大大減小,這個壓力都轉嫁給了地下管網,內澇就成為必然?!北本┦兴畡站志珠L程靜日前在由清華大學、中國水網、搜狐公益等舉辦的環境講壇上指出,城市擴張速度太快,基礎設施跟不上,除了地下管網,沒有其他的排洪渠道?!坝卸嗌俾纷叨嗌佘嚕卸嗌俟芘哦嗌偎@是基本的科學道理,違反了這個規律一定會出問題。”
配套管網改造就可以不淹了?
防汛標準的提高,不僅會帶來巨大的建設成本,極端天氣的不可預期,也會給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帶來一定的浪費和不確定性
在不少人看來,城市內澇是配套管網與城市發展不同步造成的,只要改造老舊設施、擴大原有管道容積就可以解決問題。但實際情況可能并不盡然。
從2006年全國制定城市管網防汛設計規范開始,我國大多數城市的管網防汛標準,一般考慮為“1~3年一遇”,重要地區“3~5年一遇”,特別重要的地區“5~10年一遇”,這個標準跟國外基本一致。比如,美國城市管網防汛標準分住宅區跟商業區兩種,住宅區為“2~5年一遇”,商業區為“2~10年一遇”。日本略微高一些,但也在“2~10年”之內。從客觀數據上分析,我國城市防汛設計標準與國外相差不大。那為什么城市內澇還不能得以解決呢?
“其實我們設計任何標準,總有一年降雨會超過這個水平。什么樣的設計標準都不能保證城市不積一點水?!背天o強調。據他介紹,今年6月1日北京一次降雨,15分鐘下了15毫米,遠遠超過城市的防汛水平。如果下的時間長,什么標準的城市管網都無法承受。
而設計標準的更改還要考慮成本和經濟適用性?!氨本┪鞫h有一處排洪管道就是按照3年一遇的標準,管道是4米乘5米乘2米的尺寸。而如果把它建成“5年一遇”的標準,建設成本將翻兩倍,城市整體改造那將會是一筆天文數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循環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吳季松在論壇上指出:“從概率學角度,單純提高城市防汛標準是不明智的。就算提高到百年一遇也未必可以高枕無憂,它可能發生在第1年,也可能發生在第99年,如果發生在第99年,建設的這些設施都老化了,那它還有意義嗎?城市防洪防汛設施的建設要根據經濟發展能力量力而行。”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必須有所改進
以前雨水可以直接滲透到地下,如今卻被柏油、水泥阻擋,全都在地面積攢起來,因此,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在我國城市化速度不斷加快的今天,單純提高防汛標準已不能解決問題,城市規劃、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必須有所改進。
關鍵是要科學地制定防汛設計標準并進行合理規劃。比如,城市可以根據不同區域的地理條件、人口密度以及建筑物的重要性,設定不同的防汛建設標準;與此同時,要提高短期預報和中長期氣候預測準確率,政府部門也應該做好充分預案。